运动员 > 体育教育 > 正文
体育何以在小学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18-09-18 22:03:06    来源: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

微信图片_20180918220255.jpg

“高参小”,即高校和社会力量参与到小学体育美育特色发展工作。“高参小”由北京市教委主导,核心是利用高校在体育美育等方面的专业素质和社会力量的优势资源,为小学课程、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专业支持。小学则可以通过与高校的合作,获得更多办学资源与理念。在“高参小”体育专业领域,首都体育学院作为先行者,这几年积累了不少经验。

科技助力“高参小”

近日,一场篮球技巧挑战测试在和平里第一小学、体育馆路小学等6所小学进行,124名小学生在智慧篮球系统的帮助下,进行了三点位投篮、运球上篮和技巧挑战3个项目。这正是首都体育学院“高参小”项目2018年的趣味活动之一。

利用新技术,引入大数据,以更好地激发孩子对体育项目的兴趣,是首都体育学院“高参小”项目的一项规划。本次篮球技巧挑战测试便是一次预演。比赛无须将学生汇聚一起,而是在各自学校,任意时间段都能完成。赛前,将智能传感器(小篮神)安装在篮网上,比赛中通过传感器,系统会自动识别每一个孩子的用时、进球情况,实时生成个人数据和排名,并第一时间将全部过程反馈出来,可视化的参赛数据也使得比赛更有趣味,增加了孩子之间的互动。

“太有趣了!”“我要再来一次!”现场学生的呼声和一张张笑脸也证明了孩子们对这种比赛形式的喜爱。

测试设计的几个项目,均是篮球基本技术,老师们结合高科技手段,运用游戏竞赛的方式展开,将枯燥的练习游戏化,通过游戏竞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寓教于乐。

本次测试在首都体院6所结对小学进行,其中两所篮球特色示范小学,4所非篮球特色小学,共涉及124名学生,得到248个总数据和2108个分项数据。这些数据也在赛后摆到了首都体育学院 “高参小”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钧的案头,假期里,他和团队又开始研究如何开展下学期的“高参小”项目。

高小协作助孩子形成锻炼习惯

首都体育学院“高参小”项目共对口6所小学,自2014年启动开始,4年来,首体院派出高质量的师资到6所学校,开设包括足球、篮球、趣味田径、啦啦操、旱地冰球、旱地滑雪等运动项目的课程,使孩子们受到更加专业的技能指导。此外,首都体院还帮助6所小学培训教师的体育技能和教学水平、帮助小学开发校本教材、与小学教师共同进行科研合作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受教课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随着“高参小”项目的深入普及开展,首都体育学院的6所结对小学体育方面提升显著。以2017年为例,该校每周派出几十名教员,面向7500余名小学生开展课程教学和社团辅导,全年总课时达到1.5万余次,每名小学生都参与了一到两项体育社团活动。

此外,各结对小学累计获得各级各类体育奖项150余次,以“高参小”内容为题申报获首都体院教学成果一等奖,并推荐到北京市教委参评市级成果奖。此外,还对6所小学的学生持续进行了体质健康状况监测,并增加了多层次的干预措施。

陈钧坦言:“‘高参小’的目标之一是让孩子掌握一两项体育技能,身体力行才能体会到运动的乐趣,才会更有利于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这会使孩子们受益终身。”

把专业“留下来”成“高参小”的价值追求

和平里第一小学是北京一所篮球特色学校,在很多篮球赛事中获得过优异成绩。加入“高参小”项目后,首都体育学院派出高水平教练指导校队训练,每周给普通学生教授一次篮球课,并且帮助学校编著了篮球校本教材,学校每年还开展长达一个月的篮球季,篮球在该校所有学生中得到了普及和推广。该校副校长宋占军告诉记者:“首都体育学院从师资、课程、教材,到技能、活动、培训等方面给了我们全方位指导和帮助。”

北京体育馆路小学在成为首都体育学院对口学校后,接连获得蓝天杯冠军、北京市小篮球联赛亚军、传统校篮球季军等,而“人手一个篮球、每人都会篮球操”更是成了该校的特色。

该校校长吴万荣感触地说:“‘高参小’项目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体育运动,而是一个综合的教育成果,对学生的规则意识的建立、友好交往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家校协同工作的开展、学校整体风貌的提升等都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让高校带着专业走进来是“高参小”的最初目标,而其更重要的任务是让专业留下来。按照“高参小”项目计划,是要持续开展6年。6年后,高校和社会力量能给小学留下什么,当项目结束后,小学还能不能继续专业地开展普及性的体育,是评判“高参小”项目价值的重要指标。而“留下来”,正是首都体育学院“高参小”项目的目标,也是各所小学期待的结果。

“我们希望通过‘高参小’项目帮助学校创造浓厚的体育氛围,形成自己的体育文化传统,并且让这些无形的东西更持久地传承下去。”陈钧说。(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