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看板 > 正文
上海高科技智能化信息化走入青少年训练
发布时间:2017-07-26 15:40:18    来源:体教联盟

作为国家体育总局实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精品工程,上海日前举行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7-2020)授牌。全市共有20所体校获此荣誉,其中9所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数量位于全国前列。据了解,在上海新一轮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中,将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运用其中,结合以往上海的先进做法,力求打造“训、科、医、管”一体化的智慧训练模式。

记者在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见识了智能化训练教学的探索和成果。在柔道馆,作为学校投入使用的智能化场馆之一,整个馆共有五个摄像头,分别位于不同位置,可从各个角度拍摄运动员在训练中的姿势和状态。教练员使用智能化系统,及时对运动员训练进行复盘、分析和指导。训练结束,教练员还将根据采集图像进行大数据分析,给出技术改进意见。智能化场馆中除了移动式视频录制和直播外,还有电子计分、训练成绩发布、大屏幕显示等硬件,并可根据训练和室内比赛的舒适度,对地面、空调设备进行智能控制。不仅如此,学校还在训练中实践了篮球战术演示系统、柔道视频后期处理系统、羽毛球微视频点播系统和田径运动跟踪分析系统,颠覆了传统的训练方式,使训练更有针对性。

就实施《上海市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工作方案(2017-2020年)》,主管部门进一步明确“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的“发展目标”:按照国家基地的各项要求,通过四年努力,上海创建新周期国家基地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训练管理的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科学选材与科学训练的硬件设施更趋完善,各类体校内涵建设不断深化,教练员的综合能力明显提升,精英运动员选拔、培养更为精准,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更趋优化。

对此,上海市体育局郭蓓巡视员也表示,推进“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是新周期进一步落实奥运战略,为国家输送后备人才的需要,也是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精英人才培养高地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国家基地培养精英后备人才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升青少年训练的质量和效益,全面带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在“十三五”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她说,被命名的“国家基地”是上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标杆,要珍惜荣誉,勇于实践,切实担负起培养输送后备人才的重任。各部门要对照国家标准,创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自身办训办学的内涵建设;不断深化科学选材与育才相结合的理念,探索青少年训练复合型团队的配备,强化一二三线相结合共育人才的机制,加快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手段为训练为出人才服务,进一步提高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科技含金量和未来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