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中考体育怎么考?体育课怎么上?这下明确了!
发布时间:2021-05-08 11:36:30    来源: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

最新头图.jpg


就在五一假期前夕,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这一重要文件(以下简称《通知》),首次对体育课怎么上,体育中考怎么考,提出全面和系统的要求。


这与中国体育产业的未来,和每一位体育人的职业发展都息息相关...么《通知》到底通知了什么呢?


01

体育中考怎么考?

《通知》明确: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将学生体质管理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


近年来,对于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已显现在学习、生活的诸多方面。与此同时,应试体育也崭露头角。


图片.png


对此,王登峰司长强调:无论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还是体育中考内容,一定是教什么就考什么。学校体育不管是课程安排还是教学内容安排,都应该和考核或者考试高度一致。这让焦虑的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


王登峰司长表示,全国各地体育中考设计正日趋完善。


图片.png

长按二维码·了解相关课程

一方面,体育考试内容包括日常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记录,如果学生能够按时参加体育课,完成体育课布置的锻炼任务,这个分值每个人都是有保障的;


另一方面,体育中考的目标只有一个,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掌握体育课上教授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


能够保持经常体育锻炼,并且能够参加体育竞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一定会稳步提升,体育课成绩也一定会稳步提升。

——王登峰司长说


图片.png

02

体育课怎么上?


《通知》明确:中小学校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这是第一次对体育课提出了如此全面而且系统的要求。

——王登峰司长


《通知》明确: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通知》以科学、规范、有效、可操作为原则,将学生体质健康具象为教育教学中的实事。


图片.png


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看来,《通知》量化指标背后更体现了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一“增”和一“减”。


《通知》特别明确地提出体育课课时、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大课间时间等,就是要增加过去没有布置或布置较少的内容,而不必要的文化课课业负担要减下来。

——王登峰司长


至此,教育部已分别针对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印发文件。


王登峰司长表示,小切口,大改革。所有管理放在一起,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健康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图片.png

关于新鲜出炉的《通知》,你怎么看? …

请在评论区告诉我们,你的观点...


03

《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应运而生

在各项体育教育政策日渐完善的当下,一套完整、清晰且实用的运动技能标准成为了当下之亟需。


以中考分数来衡量的应试体育确实可以短期内提高体质健康,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以培养终生爱好者为目的。

图片.png


对于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以具象化的等级奖励和证书进行激励,使其内心具有锻炼专项运动的明确目标,将会起到更直接有效的体育教育效果。

《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一套顺应新时代体育教育功能需求的产物——让青少年能够通过技能等级测评熟练掌握一项以上可以伴随一生的运动项目,让体育锻炼成为一种人生路上的习惯。


图片.png


以此来实现增强青少年体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终极目标。

体教联盟旨在全国推广的《标准》,是根据2017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和共青团中央七部委联合下发的《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修订,明确提出“研究建立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

图片.png


《标准》建立了 “四等十二级制”的运动技能评定体系,能够科学的反映个体的运动技能进阶规律,体现个体运动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对衡量技能学习水平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标准》的出台,还将为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机制,推进校园体育美育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激发学生们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意志品质,并为我国竞技体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点击“阅读原文”,查阅2020年《标准》完整历程

图片.png

号码同微信,欢迎私聊来撩~


以等级评测为目标导向,培养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习惯,同时促进目标性竞争意识的生成,辅助日常文化知识学习——贯彻落实体教融合、体育育人的思想理念,培养终生运动爱好者。

图片.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