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说体育 > 正文
王登峰:校园足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喜欢足球的教师、公务员....
发布时间:2022-05-13 17:43:49    来源: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



由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2022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于近日正式发布。

《要点》提到,校园足球在今年将深化体教融合机制,推进青训体系改革,共同完善足球特色学校建设标准、遴选机制、质量评估等工作机制,持续推动新时代校园足球工作高质量发展。


自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6部门在2015年7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至今,我国校园足球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中国足球基础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足球,也亟待补齐短板,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培养校园足球文化以及足球人才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基层启蒙教练人才短板尤为突出

从2020年的100余家培训机构到今年初的近200家,近两年来京城青少年足球培训机构、场地和参与人数都在不断扩容。但青少年足球培训市场持续火爆的背后,正凸显出多年来困扰校园足球开展的最大短板,即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要是没有疫情影响,这段时间应该是每年青少年足球培训的‘黄金期’,每周7天的培训课程都会安排得满满的,专业教练人数根本不够,很多启蒙教练都要通过亲戚朋友介绍过来兼职”。一位在北京奥体中心从事青少年足球培训的某足球俱乐部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此前对全国近万名中小学校长的调查显示,91%的校长认为,师资是影响校园足球发展的首要因素。有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坦言,缺乏专业的足球教师和优秀的基层启蒙足球教练员,一直都是阻碍校园足球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终目标已经浮现

针对校园足球发展的主要短板,新出炉的《要点》明确提出要继续大力推动青少年足球启蒙教练员的培训。

在校园足球师资问题上,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春满认为,学校在不断加强师资建设基础上,还要力争与中国足协等级教练员培训体系相接轨。“要更好地调动各地资源,将具有良好足球运动经历的退役球员通过教练员培训,聘用到足球特色学校任教,以保障孩子们在足球启蒙阶段就打好基础。”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谈到校园足球经验时明确表示,开展校园足球重在落实:“校园足球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一大批喜欢足球、会踢球的优秀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律师、法官、警察、教师、公务员,当然也会培养少数有着扎实文化根基的优秀足球运动员。”


结语

现阶段中国足球最欠缺的,恰恰是“立足本国实情和特点的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当专业体校培训和所谓职业俱乐部培训都无法承担起中国足球青训重任时,校园足球完全可以在普及足球文化、扩大足球人口的层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在高水平足球后备人才的培训上更下一番功夫,在知识面上尽可能做到学以致用,让相应人才可以更快、更好地适应基层教练岗位需求。


对此,李春满指出,校园足球最需要做好的事情就是教体结合,“总结过去的不足,分析国外的发展经验,探索和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和特色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