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说体育 > 正文
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有标准吗?专业教练希望大家注意这一点...
发布时间:2021-04-25 11:27:06    来源: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

最新头图.jpg


就在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要加快推进学校体育美育教学改革,强调各地要在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程基础上,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切实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


由此可见,体育技能的培养将在学校体育的工作上亟需一个质的提升。

图片.png
有一则专项数据调查显示,除了部分完全丧失运动能力的人群外,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体育课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大学二年级(有的大学甚至大四),要上14年以上的体育课程。

然而有一个的扎心现实表明,我国有超过50%的高校毕业生连一个专项运动技能都没有学会!

图片.png


诚然不可否认的是,现行教育体系中仍然存在体育课开不齐开不足、学校体育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得不到重视、学生负担过重“放弃”体育等顽疾。

可如果以一个体育人的身份从体育教育的角度出发,我国的体育教学内容和资源是否也存在着种种不足呢?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评估中融入一项专业的评定标准又会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呢?

如果,评估运动技能有一项明确的标准。至少在施行效果上,就可以在漫长的学校体育教学中根据年级分段施教、系统递进,最后达到熟练掌握一至两个运动专项技能的目的。

图片.png


因此,将体育教学的效果和目标模范化和标准化,一直是许多教育界专家和学者所探究的。

可是在实际操作中,鉴于许多运动在实战运用中的评定标准是独有的,甚至部分非常难界定,所以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这套“标准”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梅西、c罗、詹姆斯可没听说过考什么技能等级,但他们的运动技能水准是世界公认最顶级的;西方国家虽然也没有既定针对学生的运动技术评定标准, 但培养出了很多世界级运动员。


图片.png


即便是刚上小学,通过一定运动锻炼,就能参加小学间比赛了,就说明他已经具备一定运动技能,不一定要等上了9年体育课再用体育中考的分数证明。很多青少年在业余时间会经常参加各项运动的竞赛,那他们也具备了相当的运动技能水平。


因此,设定运动技能评定的标准初衷是根据我国很多学生体育技能发展的不理想而暂定的引导学校体育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办法,或许某一阶段让孩子们“瞎玩”比参加“标准”评定重要的多。


体育考试和培训是任务,但是弄堂里踢球却是快乐。


对于青少年运动技能标准在我国体育教学中运用的话题,体教联盟特意邀请到了几位专业的体育教练,让他们为大家带来最为详尽和独特的观点。


01

运动技能可以有参考标准

但不存在绝对的年龄差异


林书豪在上高中身高一度只有168cm,但最后成就了NBA著名的“林疯狂”;2012年NBA选秀状元安东尼·戴维斯在高二的身高也只有185cm,场上的位置是控球后卫;如果不是因为飓风影响,篮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大前锋邓肯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名游泳运动员。


图片



种种情况表明,即便是最高水平的职业运动员,运动技能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个体特色和差异很大,而且会随着年龄发展而产生变化,未必有严格的标准,专项技能评定可能在某一时段也并不一定准确。

每一位运动员从小的训练环境和教练的教学水平都是不尽相同的,特别是青少年时期运动技能发展变化可能不一定会按部就班。有些可能学的慢些,有些可能呈现跳跃式进步。

图片.png

设定小学或中学的运动技能标准,可以作为参考,但如果让阶段性的评分长时间影响青少年发展甚至是一生就得不偿失了。

在当前我国学校体育促进学生技能发展还不是特别优秀的情况下,可以假设不同学习阶段的技术参考标准,但不能让运动技能标准成为绝对的评定依据,否则可能成为个体技能发展的压力、阻力。

图片.png


02

运动技能评定的是体系

不只是标准


像足球、篮球这样高度商业化的竞技体育,走到现在已经历经了百余年的沧桑历史。虽然跑、跳等基本动作在这两项团队运动中运用也非常广泛,但是优秀的足球和篮球运动员并不能单纯靠这两项技能上的出色来评定。


图片.png


即便是从事同一项运动,个体之间在优秀程度上也会有完全不同的区别。像足球中的知名中场球员,多的是跑得不快的人;被誉为“世界第三人”的内马尔身材就很瘦;许多后卫和门将的盘带技术比不上许多街头艺人。


因为这些团队复合型运动的选材范围非常宽泛,想要制定一套完善且规范的技能评定标准并不容易。


图片.png


除此之外,运动技能能达到什么水平个体差异很大,运动技能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演进的体系,而且像复合性的球类运动,单从角度、速度、力度、幅度等参数也未必能评定出技术有多高明。


与之相反的是,田径运动的评定就容易了很多。跑多少时间、跳多高、投多远都是用最直观的数据反射出来的。


图片.png


倘若足够优秀的话,青少年甚至可以打破学校、职业、专业、业余的壁垒,打破地域区域的限制,将学生运动技能评定和我国已经实行很多年的运动员技能等级评定融会贯通。

即便抛开标准制定的难度,从运动技能评定规范化制定的最终目的来说,技能评定应系统化应该更好的将学生运动技能作为抓手促进学校体育。


图片.png


如果把运动技能设成很多详细的级别,很可能误导学生们的运动技能发展变成“考级追求”,但校园体育“考级不是目标”,而是应该把落点落在激发终生运动兴趣上面。

图片.png


03

技能有专项属性

融合竞赛更有意义


运动技能的推行,最大的难点就在不同运动有着不同的专项属性。不同运动项目技能是千差万别的,其评定方法和标准肯定不同。所以,在大规模制定学校体育项目技能评定体系时,对专项规律的把握非常重要。

像足球和篮球的标准评定在完全无对抗的情况下进行,对于实战的作用影响又有几何呢?专项性不仅包括基本技术,还应包含规则认识、战术配合、体能利用,基本技术好的运动技能未必高。难道射门差点总体运动技能就差吗?


图片.png


因此运动技能考评内容绝对不能太单一,考核方式尽量客观化。


最直接和准确的技术评定方式还是专项的竞赛,也可以减少人为评定的主观性。提升运动竞赛水平就是运动技能锻炼的最直接目的,平时把式练得再好,如果没有实效性,那么这种把式是花架子,不是真技能。

所以,竞赛水平应该是运动技能评定的核心指标。搭好竞赛平台,运动技能评定标准也许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图片.png


同时,青少年赛事的推广在体教融合政策的大力推行下,也为打通体育和教育系统提供了无限可能。


图片.png


04

基于标准,更高于标准


结合前面几位专业教练所述,制定青少年运动技能标准不应该只是检测体质,为升学考评提供一个参考。更重要的是,体育教育界人士需要借助这套标准促进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兴趣,并掌握1到2个专项运动爱好和特长。


对于身心尚处高速发展期的学生们,以具象化的等级奖励和证书进行激励,使其内心具有锻炼专项运动的明确目标,将会起到更直接有效的体育教育效果。


图片.png

号码同微信,欢迎私聊来撩~


《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根据2017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和共青团中央七部委联合下发的《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修订,明确提出“研究建立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

为增强青少年体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体教联盟旨在全国推广《标准》,让青少年能够通过技能等级测评熟练掌握一项以上可以伴随一生的运动项目,让体育锻炼成为一种习惯。


图片.png


《标准》建立了 “四等十二级制”的运动技能评定体系,能够科学的反映个体的运动技能进阶规律,体现个体运动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对衡量技能学习水平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标准》的出台,还将为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机制,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建设等提供参考和依据。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荣誉感,同时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图片.png


在青少年运动等级技能评定的过程中,《标准》既可以通过专项运动锻炼青少年们坚韧不拔、团队协作的意志品质,同时也能深化遵守规则的潜在意识。


以《标准》为导向,促进学生、家长、学校和教练之间四方的有机结合,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分年龄段、循序渐进的因材施教,从而以掌握1至2个专项运动的终生运动者为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