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
体教联盟
对于学校体育育人的做法,有不少家长不理解,担心孩子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会减少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进而耽误学习成绩。
于是许多家长向校长问道:“你们这样抓体育,娃娃身体是好了,但学习怎么办?”
对于家长们的担心,校长选择用数据说话。在中宁县教育体育局组织的教学质量测查中,中宁县第九小学连续27次名列全县第一名。
于是,家长们才了解孩子学习文化知识与参加体育运动并不冲突。后来,家长的担忧才渐渐消散。
娇气柔弱的女儿练篮球后变得硬气又坚强
就读于中宁九小六年级的王君尧今年12岁,小学一年级开始接触篮球,目前已有6年球龄。王君尧的妈妈说:“孩子练习篮球以后,从一开始有点柔弱娇气的小女孩,逐渐变成了坚强硬朗的小运动员。”
对此,小姑娘说:“篮球让我在体育场上挥洒汗水,享受运动的快乐,还能为班级争光”。
校长说:“体育能塑造孩子的多种品质,如果孩子的身体没有感受到过极限,可能他的灵魂就不会得到升华。如何让孩子的身体感受到极限呢?最好的方式是在激烈的体育运动过程中。”
阳光下的孩子们大多“高黑瘦”
据中宁九小副校长介绍,为了避免学生们因为运动训练感到枯燥乏味,进而产生倦怠,特地对体育课进行了安排。如学生分成4组,就要有最少4项训练项目,交错开展训练。
同时,上体育课时,该年级所有任课老师都要到操场担任助教,既保障运动安全,也叮嘱孩子不许偷懒,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运动过程中出汗。
“由于孩子们经常在阳光下运动,精神状态和身体体质相较以往也有了明显改善。而且学生们也普遍锻炼成了“高黑瘦”的健康模样,其中练篮球的女孩子有好几个已经超过了1米6。”宁中九小的任课老师说。
近些年,学校积极争取参加县市区级各类球类比赛机会,让更多学生在比赛中历练成才。随着孩子们参加的比赛规格越来越高,这两年学校还借助课后服务引入了高水平专业教练员,帮助学生在专业水平上更进一步。
通过引入高水平专业教练员,帮助孩子们参加竞技体育比赛,对孩子们的的体能和心智以及抗压受挫能力都是一种磨练,同时,也可以通过体育竞赛,帮助孩子们体会到顽强拼搏的精神。
多次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的六年级学生说:“参加体育竞赛,让我更加独立,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团结队员。”
对此,学校校长说:“当学生在校园里热衷于某项运动时,他可能就不会有精力和时间以及兴趣去做不好的事,家长和学校老师也会因为孩子不断的成长而高兴。”
体教联盟正在全国范围内致力于推广《标准》进校园:
关于《标准》 《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由上海体育大学组织体育和教育权威专家参与,分项目较为系统的梳理了国内外有关运动技能评定标准的文献,通过会议、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了来自学校体育、项目管理、运动训练、基层学校等多个层面的 254 名专家,围绕青少年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了预测试。 在此基础上,研制组经过预测数据的分析和反复论证,最终确立了“标准”体系架构。 《标准》的出台把体育学习的过程科学有效的划分成了四个阶段十二个等级进行,不仅反映了个体的运动技能进阶规律,更让孩子在体育学习中有更明确的阶段性目标,通过每一个目标的达成,让孩子对于体育学习更有兴趣;让体培机构的教学更系统,更标准;让家长更清晰了解孩子的学习进程。 号码同微信,欢迎私聊来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