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看板 > 正文
支持新疆棉花,中国体育界还要多靠实力说话!
发布时间:2021-03-30 15:40:22    来源: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

最新头图.jpg

日前,“XXX停用新疆棉花”事件舆论彻底发酵,不少国际知名品牌都发布声明意图割裂中国棉花、打击中国纺织业。


很快,这种做法就引来了中国官方的点名批评,并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微信图片_20210326180253.jpg

部分品牌线下门店直接关闭,即便开着的也是门可罗雀,许多线上直播间更是已经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


尤其是文娱界作为此次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率,第二天就有诸多知名艺人高调宣布与涉事品牌终止一切合作。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本应是本次事件漩涡中心的体育界却没有做出任何反应。要知道2020年全球市值最高的三大运动品牌Nike、Adidas和Puma全部受到牵连,而他们的Logo甚至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体育界的方方面面。


image.png

现如今,有无数双眼睛都在期待着以足球、篮球为首的中国体育界能够做出一点对应措施。


不过早在民间,全国群众们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扶植着中国本土运动品牌的“野蛮生长”。


3月25日早些时候,李宁公司高层发布声明称,李宁并未加入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CI)组织,新疆是李宁供应链体系中重要的原材料产地之一。接下来,李宁将继续甄选优质产区的棉花为原材料,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和运动体验。


image.png


除此之外,不少人在逛李宁专柜的时候还拍下照片该国产品牌将新疆棉花标识赫然展示在了产品商标上。

image.png

李宁股价走势图


于是在3月25当日,李宁公司早盘高开之后,股价一路强势上扬,截至收盘大涨近11%。成交量也比上一个交易日放大数倍,显示出市场做多热情高涨的良好态势。

另一大国产运动品牌巨头安踏,因为官宣退出BCI组织,在3月24日晚就快速登上了微博热搜。

除了备受称赞的的公关反应速度之外,安踏集团近日发布的年度财报数据,同样引起了各界关注。

image.png

安踏年度财报

安踏在过去一年的整体营收突破355.1亿元,比2019年339亿元上升了4.7%,经营溢利增长5.3%至91.5亿元,经营溢利率同比上升0.2%至25.8%。毛利增加10.7%至206.5亿元,毛利率也同比上升3.2%至58.2%,位居行业首位。

毫无疑问,安踏如今已经是全球运动品牌的第一梯队,总市值已经突破了3025亿港元。

鉴于国产运动品牌近期所展现出的各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再加上国际最顶尖的运动大牌无一例外被牵扯进此次“新疆棉花”事件,不少兴奋的网友高呼:“本土运动品牌终于要开始统治中国体育界了!”


image.png


的确光从数据上来看,以李宁和安踏为首的国货之光确实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经济实力抗衡国际一线大牌。


然而从实际商业开发和产品服务的角度来说,中国竞技体育想要在短时间内用关店或者下架的方式来抵制涉事品牌是根本不现实的。


之所以我国体育界迟迟没有正面对“新疆棉花”时间作出回应,想必很多人心中对缘由也是心知肚明~


01

“打铁还需自身硬”

许多网友评论说,没有体育组织或者运动员站出来的原因主要就是——钱!


这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是正确的,因为在大部分涉及到商业赞助的谈判中,很多合同一签就是3到5年,甚至10年都不足为奇。要是在运动员退役之后,许多品牌又会依据他的品牌价值甚至签下终生契约。


image.png


一旦单方面解约的话,光是经济损失就不可估量,但是真的仅仅是钱的问题吗?难道中国体育人的魄力就不如娱乐明星了吗?


答案当然不是的!


只是从产品服务的角度来说,运动品牌所提供的赞助用品,对职业运动员来说不是简简单单穿着走个过场,他们是要穿戴着走上竞技场真刀真枪参加高强度比赛的。


这就对产品本身的品质有很高的要求了,舒适度、耐用性和实战体验都非常重要。职业赛场的强度也是普通人所难以想象的,像2019年NBA状元锡安·威廉森一个急停踩爆一双鞋的惨烈场景还历历在目。


image.png

锡安踩爆一双鞋,Nike市值蒸发好几个亿?!


职业竞技体育的强度真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所以他们对装备的要求自然高。


可是现在本土大牌,诸如李宁的营销主攻方向是中低端市场,一双李宁足球鞋的定价还不到300元。这样的装备倘若被强制出现在职业赛场上,恐怕比“新疆棉”更容易引起外媒的热议吧?


image.png


与其批评国内体育界“出卖自己的灵魂”,倒不如说中国的运动员们在装备赞助上根本就没得选啊...


哪怕是近年攻入了顶级运动装备行列的安踏集团,在NBA接连签下海沃德和克莱·汤普森之后,逐渐在国内放缓了脚步。特别是为中国足球头号球星郑智打造的专属足球鞋,却在民间市场上遭遇了“滑铁卢”。


这么看来,中国运动员和本土运动品牌的深入合作还没有到最佳时机。


image.png

热心网友评论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有位网友的评价就说的非常好,运动员也是“打工人”,何必要强行去道德绑架呢?


更何况绝大部分国人内心还是非常支持国货的,无非需要在实用性和面子工程中做出艰难的抉择。


image.png


因此,想要让中国职业体育人真正信赖本土运动品牌,以李宁、安踏为首的运动品牌不仅要改变市场策略,在设计上还要苦下功夫。

然而,这条路真的漫长...

02

鼓励多元化要优于强行扶持

究其根本,之所以没有体育界人士能够直接站出来发声,主要还是因为中国体育界对涉事三大品牌的依赖真的非常深。

中超联盟与Nike的球衣包办合同一直持续到2028年,各大职业俱乐部无需自主招商。虽然这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球队的经济困难,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并不有利于扶持本土运动品牌。

image.png
Nike模板化球衣


要是把与Nike的合同强行换成李宁、安踏或者呼声非常高的Kelme卡尔美呢?就算治得了一时,治得了未来可能存在的问题吗?

image.png

卡尔美的中超赞助邀请函

唯有多元化的体育商业环境才可以摆脱对单一品牌的依赖,这点邻国日本就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好的范例。

了解足球的朋友一定知道,相比中超Nike模板化的球衣设计,日本J联赛球衣不仅在品牌上非常多样,其中包含Mizuno、Asics等本土品牌,也有Humemel和安德玛这样的非主流。

image.png


同时在版式设计上,各大设计师在日本俱乐部的球衣中还创新性的融入了地域特色,外观样式非常吸引人。

日本足协并没有强制指定赞助商,但是本土品牌并没有在和国际一线大牌的竞争中沉沦下去。相反,这种百花齐放的商业联赛环境不正是我们能所羡慕的吗?

前些年,李宁赞助武汉卓尔、安踏赞助浙江绿城的消息也曾在体育圈中引起不错的反响。或许,中国的本土运动品牌并不奢求被强行扶持,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可以展示自我的多元化商业体育环境。


image.png


除此之外,日本独立自主的商业品牌开发环境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诸如Puma和Umbro等国际大牌进入日本以后,当地的分公司一直就在力争自主设计和开发的权利。时至今日,如果我们在线上购物时看见所谓“日本专供”的鞋子和衣服就是由当地设计品牌商独立设计并发售的。


image.png

日产Puma


久而久之,这些日本分公司的自主权利越来越强,和国际一线大牌的总部基本脱离了干系完全是独立运行的。

如此这般,一旦遇到紧急公关事件,就连自己人也都可以区分对待。

几乎没有人会不支持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相信大部分体育人也希望自己可以在运动用品的使用上,可以有更多选择吧?

03

竞技体育商业也需要长久坚持

就现实情况而论,中国本土运动品牌近年的表现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包括特步和361度也做出了市场反响相当不错的产品。

只是在如今全球经济形势不甚明朗的大环境下,品牌商们能否坚持却要打上大大的问号。


image.png

李铁曾穿着李宁征战英超


李宁曾赞助球员时期的现任中国家队主帅李铁,但是产品在叫好不叫座之后便淡出了足球市场十余年。安踏在初入国内篮球市场遇冷之后,也曾一度遭遇了长时间的“空窗期”。


实际上,体育商业的开发,也是一种传承——断代后的回归在多数情况下并不能被市场所接受。


image.png

同样以日本为例,Asics历经了70年的努力才成就了如今的“跑鞋之王”;“日本国宝”Mizuno花费了60年的心血才达到了现在乒羽界的统治地位。


更有甚者,这两大日本品牌能够在被Nike、Adidas和Puma三大巨头挤压的足球用品市场上得以分一杯羹,同样靠的是对品质和设计理念长久以来的坚持。


image.png


罗伯特·卡洛斯、卡萨诺等国际知名球星在职业生涯暮年自行选择换上Mizuno球鞋,这应该就是对日本体育商业的最大认可吧。


其实开发体育商业和我们坚持体育教育是一样的,从长远角度出发去考虑,才能真正打造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品牌特色文化和商业实力。


中国体育界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大是大非面前,会表现得如此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