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看板 > 正文
致体育生:鲜花与掌声的背后是常人难以忍受的付出与艰辛!
发布时间:2021-04-30 15:57:17    来源: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

最新头图.jpg


"曾经有一个来自县城的学生来找我训练,个头不高只有1米57,但无论是学习和训练都非常刻苦,在外人看来就是那种拼命又努力的类型。作为体育生的他已经高二,但是田径成绩就一直提高不了...”


100米12秒3,立定跳远2米52,200米25秒7。


当时他就问我:“教练!我训练很努力,学校教练安排的训练计划我都按时完成,有时自己还加练,但是成绩就是提高不了。是不是我这样的身材就这样了?像我这样的条件还能提高吗?”


致体育生:鲜花与掌声的背后是常人难忍的艰辛与付出#体教联盟 #田径 #体育生 #日常训练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视频号

通过几次训练的观察,还有他在训练中所展现出的勤恳态度,我当即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复:“你一定可以的!”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

根据我的经验和运动学知识判断,这位学生的短板很明显——属于力量大,但柔韧性差,协调性差,肌肉收缩速度偏慢的类型。可是在之前的训练中他并没有发觉,或者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

换句话说,只要训练方式得当,他的的进步空间是非常大的。

图片.png


在之后的两个月中,我更多地把时间花在教他,如何科学、灵活、快速的使用力量方面。一步一个脚印地把100米成绩提高到11秒32,200米23秒02,立定跳远2米82。

努力是前置条件,但科学系统的训练可以扎实自身的根基。

这个故事在体育界可能是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故事,每一位功成名就的职业运动员背后都有着这样一段不断超越自身瓶颈的痛苦经历。可是对每年数以万计的体育单招考生而言,除了自己努力外,遇见一位运动生涯的领路人是不是也非常值得期冀?


上面这个故事的教练员,也就是主人公,名叫杨柏林


微信图片_20210429170440.jpg


他是今天“体教联盟教练说”的主角,无论是自身作为运动员的成长体验,还有数年前向教练员转型的学习经历,杨柏林都用最淳朴的方式挺过来了。


或许,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见体育人最美好的样子。


*以下内容以杨教练第一人称进行叙述。


01

没有硬件也要坚持练田径!


“鲜花与掌声的背后是常人难以忍受的付出与艰辛。”

——杨柏林教练的座右铭


不知不觉十年体育生涯就像过眼云烟一般过去了,走了很长的路,也吃了很多苦,但是我时刻将自己的座右铭牢记在心中。


图片.png


从学生到运动员再到教练员,从市体校到省体校再到专业队。第一次接触田径是在小学6年级的时候,那时候学校被强制要求选拔学生去县里参加四年一次的市区运动会。


要知道几十年前,镇上的小学连跑道什么都没有,学校更加没条件进行大规模选拔,所以学校老师只能凭借自己的主观印象点兵上阵。很荣幸我被选上了,而这也成为了我体育人生的开始。


当时我们一共就5个人,大家都怀揣着激动的心情跟着体育老师到县里的中学参加市级比赛。


图片.png

那是我们人生中第一次见到专业的跑道,也是第一次知道田径居然分这么多项目,甚至跑步比赛还有专业的钉鞋。


看着身边其他学校的同龄人都有着相当专业的装备,我们5个人不由自主地低头看了下脚上的解放凉鞋,根本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全身上下,也就身上穿的运动服有着最后一丝体面。


因为第一次比赛没什么经验,我只能照着前面选手的动作依样画瓢,后随便一跳就拿到了跳远的冠军,但是却不小心把自己唯一的凉鞋扯断了...


图片.png


然后紧接着的200米赛跑,时间紧急,我只能被赶鸭子上架光着脚跑了,没想到最后我又跑了第一,估计当时在场的人都震惊了。


好巧不巧,200米终点边上就站着一位专业的田径教练,我刚过线停下来没多久而且嘴里仍旧喘着大气,他就走到我身边与我攀谈了起来。大概的意思想想也就能明白,问我愿不愿意和他一块进行专业训练田径。


后来,他就成为了我的启蒙教练,甚至可以称之为我的人生导师。


图片.png


由于在那次市级比赛中取得了双料第一的成绩,我旋即被教练推荐去参加省体校的测试,可要知道当时我几乎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所以内心真的非常恐惧。


不过我又很希望把握住这个机会,这是我比同龄人更早迈入省城、去见识外面世界的最好方式了,而且还可以享受国家丰厚的补贴。


然而诸多测试项目中的1500米跑步测试着实让我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上,小学期间都没有见过专业跑道的我,根本无法想象自己能在赛道上跑能够那么长、那么久,但是最终我又做到了!


虽然不像在市级比赛中那样斩获第一名,但是15进8的及格率还是让我在诸多出类拔萃的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图片.png

如今回想起那次选拔测试,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尤其是跑完之后两眼发黑、双腿发软,那种明显超出自身耐受极限的感觉,现在想来也有些心有余悸。


后来我休息了接近一小时才开始慢慢走动,那段经历堪称我运动生涯最艰难的一次比赛——于是我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在体校内通过训练去不断超越自己。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运动生涯真是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了,没有跑道、没有鞋,就是凭借一腔热血、奋发图强地一路走来。


图片.png


可我在体育圈里也不过是凡人一个,就连印象最深刻的经历也是那么普通,在我身后还有许许多多硬件条件比我更糟糕的后浪们,但他们大部分也都一直坚持下来了。


体育,真的是对意志品质最好的锻炼。


02

成为教练是传承也是梦想


很多人觉得,体育生退役之后通过学习进修成为一名教练员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其实既定的道路并不是我们热衷于看到的。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职业生涯如何发展的权利,很多体育生选择成为一名教练员,其实也是出于自身的热爱。


图片.png


至于我自己吧~


之所以选择成为一名教练员,是因为我发现了中国体育教育行业发展的一些症结,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尽可能的做一些改善。


这是一个简单却又不平凡的理想,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水平让更多的孩子能得到体育得到自己应该有的发展。


目前全国还有很多学习体育的同学由于训练理念,教学方式等原因,得不到好的发展。所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影响或者做出,帮助像我一样平凡的体育生去创造更多可能性的体育人生。


图片.png


那个在文章开头提到体育生,如果没有得到科学、有效的训练指引的话,恐怕一二级运动员证或者体育单招考试都会与他无缘了。


要知道在中国,像他一样运动天赋被埋没的人比比皆是,而我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有些微不足道...


如今经过十余年在中国体育界的沉浮,我也接触到了一些国外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日本,运动员的成长是要学会平衡体育锻炼与学业的,这对任何人的人生发展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图片.png


在培养新时代的运动员的教学创新中,我认为文化教育应该至少占百分之七十,在兼顾训练的同时文化教育也不能落下。必须要全面发展,一个人最基本的表达是从文化教育抓起来的。


理论表达能力是目前运动员转型教练员最欠缺的,表达不清晰会影响训练课教学的进度,同时影响练运动员的认知能力。


那位文章开头的高二学生,如果自身了解一些运动机理的知识,应该就不会原地踏步那么久。当然在上大学进修专业知识之前,这都属于教练的责任。


这些道理在新教练员的培养和培训中也同样适用,简单来说就是,想要运动员学好,教练员的文化水平也不能太低,否则将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关系——现在不断开设的教练员证书课和技能考评员培训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势头。


图片.png

号码同微信,欢迎私聊来撩~


最近几年,因为体教融合政策的颁布,我和身边的同事都切身感觉到了体育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兆头。

但是我认为体教融合的目并不能只局限于增强青少年体质方面,在职业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中,用文化教育为体育赋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对于我们过去一直在培养的主攻体育项目的运动员学生,更多能够同时兼顾学习生活和体育锻炼的学生运动员,才是中国体育界所迫切需要的。

图片.png

当然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且在起步阶段应该是以扩大运动参与人口的基数为目标,吸引更多年轻人可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因此我在实际教学中也主要是以激发学生的终生运动兴趣爱好为主。

现在我的梦想就是,作为一名教练员,要尽可能多的培养出未来可能性更大的学生运动员。

03

长跑是体测的根本!

“跑步是运动之母!”——这点应该大家都没意见吧?

多项科学研究表明,锻炼四肢肌肉、增强心肺功能,这些都是跑步对人体最基本的好处。

图片.png


虽然跑得快慢,很大一部分是由自身天赋所决定,但是能不能坚持跑下来,却更多取决于个人的坚持。特别是非常考验人意志品质的长跑,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是青少年体质测试最具代表性的必考项目。

近些年体育中考的推行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毕竟15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坚持锻炼身体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然而据我了解,现在部分省市地区却把长跑排除在了中考体育的必考项之外,甚至有些地方的高校直接就把体测长跑改为了像坐位体前屈等“轻体育”项目。

关于这一点,我作为专业的田径教练是绝对不赞同的!


图片.png


首先,现在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问题依然非常严峻,能和耐力方面依然是“重灾区”。没有好的体力,又怎能高效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呢?

所谓“轻体育”,也应该是在保证身体素质基础的前提下,再去减负以增加学生的运动兴趣,可是这个前提并不是这么容易达到的...

再者,长跑所铸就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那种超越身体极限再冲过终点线的喜悦,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欠缺的。长跑路上的每一个脚印,其实就是完全人格的塑造,挫折-奋斗-成功-再挫折-再崛起的过程,像极了一个平凡人的人生轨迹。


图片.png


长跑路途上的跌宕起伏,就像是人生中的百态,铸就了每一位学生和运动员们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我自己考省体校的那次经历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相对于紧张、高压的文化课学习,长跑本身就是一门出色的人生教育课!那些所谓的“减负”,真的有为青少年们切身考虑过吗?

不管是任何形式的体育测试,长跑都应该是根本!

图片.png

如果您对我国体育教育产业

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欢迎与我们取得联系

或许下一个被展示的就是你~


图片.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