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
体教联盟
"曾经有一个来自县城的学生来找我训练,个头不高只有1米57,但无论是学习和训练都非常刻苦,在外人看来就是那种拼命又努力的类型。作为体育生的他已经高二,但是田径成绩就一直提高不了...”
100米12秒3,立定跳远2米52,200米25秒7。
致体育生:鲜花与掌声的背后是常人难忍的艰辛与付出#体教联盟 #田径 #体育生 #日常训练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视频号
这个故事在体育界可能是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故事,每一位功成名就的职业运动员背后都有着这样一段不断超越自身瓶颈的痛苦经历。可是对每年数以万计的体育单招考生而言,除了自己努力外,遇见一位运动生涯的领路人是不是也非常值得期冀?
上面这个故事的教练员,也就是主人公,名叫杨柏林。
他是今天“体教联盟教练说”的主角,无论是自身作为运动员的成长体验,还有数年前向教练员转型的学习经历,杨柏林都用最淳朴的方式挺过来了。
或许,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见体育人最美好的样子。
01
“鲜花与掌声的背后是常人难以忍受的付出与艰辛。”
——杨柏林教练的座右铭
不知不觉十年体育生涯就像过眼云烟一般过去了,走了很长的路,也吃了很多苦,但是我时刻将自己的座右铭牢记在心中。
从学生到运动员再到教练员,从市体校到省体校再到专业队。第一次接触田径是在小学6年级的时候,那时候学校被强制要求选拔学生去县里参加四年一次的市区运动会。
要知道几十年前,镇上的小学连跑道什么都没有,学校更加没条件进行大规模选拔,所以学校老师只能凭借自己的主观印象点兵上阵。很荣幸我被选上了,而这也成为了我体育人生的开始。
当时我们一共就5个人,大家都怀揣着激动的心情跟着体育老师到县里的中学参加市级比赛。
那是我们人生中第一次见到专业的跑道,也是第一次知道田径居然分这么多项目,甚至跑步比赛还有专业的钉鞋。
看着身边其他学校的同龄人都有着相当专业的装备,我们5个人不由自主地低头看了下脚上的解放凉鞋,根本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全身上下,也就身上穿的运动服有着最后一丝体面。
因为第一次比赛没什么经验,我只能照着前面选手的动作依样画瓢,最后随便一跳就拿到了跳远的冠军,但是却不小心把自己唯一的凉鞋扯断了...
然后紧接着的200米赛跑,时间紧急,我只能被赶鸭子上架光着脚跑了,没想到最后我又跑了第一,估计当时在场的人都震惊了。
好巧不巧,200米终点边上就站着一位专业的田径教练,我刚过线停下来没多久而且嘴里仍旧喘着大气,他就走到我身边与我攀谈了起来。大概的意思想想也就能明白,问我愿不愿意和他一块进行专业训练田径。
后来,他就成为了我的启蒙教练,甚至可以称之为我的人生导师。
由于在那次市级比赛中取得了双料第一的成绩,我旋即被教练推荐去参加省体校的测试,可要知道当时我几乎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所以内心真的非常恐惧。
不过我又很希望把握住这个机会,这是我比同龄人更早迈入省城、去见识外面世界的最好方式了,而且还可以享受国家丰厚的补贴。
然而诸多测试项目中的1500米跑步测试着实让我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上,小学期间都没有见过专业跑道的我,根本无法想象自己能在赛道上跑能够那么长、那么久,但是最终我又做到了!
虽然不像在市级比赛中那样斩获第一名,但是15进8的及格率还是让我在诸多出类拔萃的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如今回想起那次选拔测试,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尤其是跑完之后两眼发黑、双腿发软,那种明显超出自身耐受极限的感觉,现在想来也有些心有余悸。
后来我休息了接近一小时才开始慢慢走动,那段经历堪称我运动生涯最艰难的一次比赛——于是我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在体校内通过训练去不断超越自己。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运动生涯真是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了,没有跑道、没有鞋,就是凭借一腔热血、奋发图强地一路走来。
可我在体育圈里也不过是凡人一个,就连印象最深刻的经历也是那么普通,在我身后还有许许多多硬件条件比我更糟糕的后浪们,但他们大部分也都一直坚持下来了。
体育,真的是对意志品质最好的锻炼。
02
很多人觉得,体育生退役之后通过学习进修成为一名教练员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其实既定的道路并不是我们热衷于看到的。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职业生涯如何发展的权利,很多体育生选择成为一名教练员,其实也是出于自身的热爱。
至于我自己吧~
之所以选择成为一名教练员,是因为我发现了中国体育教育行业发展的一些症结,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尽可能的做一些改善。
这是一个简单却又不平凡的理想,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水平让更多的孩子能得到体育得到自己应该有的发展。
目前全国还有很多学习体育的普通同学由于训练理念,教学方式等原因,得不到好的发展。所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影响或者做出,帮助像我一样平凡的体育生去创造更多可能性的体育人生。
那个在文章开头提到体育生,如果没有得到科学、有效的训练指引的话,恐怕一二级运动员证或者体育单招考试都会与他无缘了。
要知道在中国,像他一样运动天赋被埋没的人比比皆是,而我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有些微不足道...
如今经过十余年在中国体育界的沉浮,我也接触到了一些国外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日本,运动员的成长是要学会平衡体育锻炼与学业的,这对任何人的人生发展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在培养新时代的运动员的教学创新中,我认为文化教育应该至少占百分之七十,在兼顾训练的同时文化教育也不能落下。必须要全面发展,一个人最基本的表达是从文化教育抓起来的。
理论表达能力是目前运动员转型教练员最欠缺的,表达不清晰会影响训练课教学的进度,同时影响练运动员的认知能力。
那位文章开头的高二学生,如果自身了解一些运动机理的知识,应该就不会原地踏步那么久。当然在上大学进修专业知识之前,这都属于教练的责任。
号码同微信,欢迎私聊来撩~
03
如果您对我国体育教育产业 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欢迎与我们取得联系 或许下一个被展示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