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正文
小学体质测试,不及格不发毕业证?!
发布时间:2021-03-18 15:26:11    来源: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

最新头图.jpg

2019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要求:“除体育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证书“。这不,南通成为全国第一个“听党话、跟党走”的地级市。


3月10日,南通市教育局下发文件,分别公布南通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常态化监测工作方案和《南通市小学毕业生体质测试工作方案》。其中《小学毕业生体质测试工作方案》明确:

  • 自2021年开始在全市开展小学毕业生体质测试;

  • 具体项目为:50米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50*8往返跑;

  • 综合评分60分以上为合格;

  • 测试成绩计入学生体育综合成绩;

  • 测试成绩不及格的,不得颁发毕业证书;

  • 测试成绩未达良好的,不得参加评优评奖。


详细通知如下:


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南通市小学毕业生体质测试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教体局)、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通州湾示范区社会管理保障局,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政法和社会事业局,各市直学校(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有效发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在强化中小学校体育工作,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积极作用,市教育局研究制定了《南通市小学毕业生体质测试工作方案》,现予印发。请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学校(单位),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实施,不断提高本地、本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附件:南通市小学毕业生体质测试工作方案
(见下文)

  

南通市教育局

2021年3月10日


南通市小学毕业生体质测试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经研究决定,自2021年开始在全市开展小学毕业生体质测试,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测试对象


全市全体小学六年级毕业生。


二、测试时间


5月--6月,各县(市、区)、市直学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三、测试项目和评分办法


(一)测试项目


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六年级测试项目为依据,具体项目:50米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50*8往返跑。


(二)评分办法


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表评分,综合评分60分以上为合格


四、成绩运用


1、测试成绩计入学生体育综合成绩;


2、测试成绩不及格的,不得颁发毕业证书;


3、测试成绩未达良好的,不得参加评优评奖。


五、减测、免测办法


(一)对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有严重疾病的个别考生,持县(市、区)级以上医院证明,经本人和家长申请,所在学校同意、公示后,报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考生可以选择适合的项目进行测试,以实测项目计分。


(二)对丧失运动能力,不能参加测试的身体残疾学生,持残疾证,经所在学校同意、公示后,报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可以免试。


六、测试要求


(一)以各县(市、区)为单位统一组织测试,抽调骨干教师,组成测试组,实施送测到校。测试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与要求,不得随意降低标准与尺度。


(二)各地各校要切实加强对体质测试工作的领导和宣传,要讲清体质测试的目的意义、具体要求;加强科学指导,测试前组织学生锻炼,运动强度要适当,有效防止运动损伤和伤害事故;各校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要制定安全预案,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学生的安全。

(三)在规定时间内组织体质测试。无故放弃某一项测试的,一律不予补测,该项目测试成绩为零分。

01

没有毕业证不等于不能升学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留级,小学生体测不合格不发毕业证,不等于小学生留级,体测不合格的小学生照样可以上初中。

图片

换言之,小学生体测不合格不发毕业证,对小学生的升学和成长基本上没有任何影响,跟大学生拿不到毕业证有着本质性区别。


02

“四年级”成体质分水岭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出现了积极变化,学生体质健康部分指标逐渐呈现出向好的趋势,但一些突出问题仍不容忽视。


图片

比如,2019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数据显示,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平均身高、肺活量等有所增加,但超重率、肥胖率较2014年分别上升了1.6%和1.4%,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近视率平均上升2.27%,特别是小学阶段,每增长1岁,近视率增加近10%。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小学生如今有一个“四年级逃离”现象,即很多小学生从四年级开始,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大,逐渐离开了运动场、减少了体育锻炼。


图片


小胖墩、小眼镜的比例也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明显增加,并对学生未来的身体素质好坏、运动习惯养成产生深远影响。在对学生体质的关注和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加强上,小学阶段确实应当得到更多的重视。


03

培养终生运动爱好者


如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升学生体质,有必要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引导家长、学生、学校、老师都能更加重视体育,敦促孩子们锻炼身体。


从这个意义上说,南通市出台这一“方案”的重点,并不是让家长、学生去关注这张毕业证,而是以政策去倒逼学校体育工作的推进,并在此举的“震慑”和引导下,让学生不得不加强锻炼,养成终生爱好习惯,以赢得“未来大考”。


图片


从近期呈现出的反响来看,南通在全国首次将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与小学毕业生挂钩之后,很可能会产生示范效应。之前,家长、学校、教育部门、学者关注较多的是体育进中考、高考以及大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对毕业的影响。


然而,往往等到学生上了初中之后再因为体育考试的需要去加强体育锻炼就只能是临时抱佛脚或者说已经晚了。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说,“孩子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并对高一新生引体向上“有132个男孩一个也拉不上去”表示担忧,对“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实现了全校1000人挑战50个俯卧撑成功的巨大成就”表示欣慰。


唐校长的发言引发了社会对如何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助力孩子赢下“未来大考”话题的热议。


“逼一逼,大有益。”尽管这并不表示体质测试不及格的孩子就不能毕业,但这样的“动真格”却能引起系统性的改变:


一是倒逼学校体育工作不能在执行上级规定上打折扣;二是有利于让全社会监督学校是否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在体育锻炼中获益,这也是对孩子们一生负责。


实际上,只要孩子们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和参加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就不太可能在体质测试中不及格。


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关键是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足量的体育锻炼时间。这需要加大对中小学体育课开课情况和大课间的督查力度,确保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不打折扣地落实到位。


与此同时,学生体测成绩与毕业证挂钩,应从小学到大学各个阶段都全面推行,形成完整链条,强化倒逼力量,而不只是个别城市、少数高校单打独斗。


图片


除此之外,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也是刻不容缓。


过分强调升学应试的体育,最终只会造成青少年热爱体育但却不爱上体育课的尴尬现实。尤其是针对没有升学压力的年纪,强调学生个性的趣味竞技内容将在增强体质的同时,还能有助于培养终生运动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