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员 > 新闻热图 > 正文
在日本体育留学20年后,我想对中国足球说...
发布时间:2021-03-26 16:04:12    来源: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

最新头图.jpg

“中国足球职业化是在1994年,跟西方国家比确实非常晚,但是日本J联赛成立是在1993年,也就比我们早了一年。

“可是现在说起日本竞技体育,足球就是他们的一块牌匾。”

1.webp.jpg

4届亚洲杯冠军,3次世界杯16强,日本籍球员遍布五大联赛,国家队险些掀翻当今世界排名第一的比利时队。

在人种、地缘和起步时间都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为何日本足球花了不到30年的光景就走到了如此让人称羡的地步?

当下很多民间‘大家’们,一旦说起中日两国足球就滔滔不绝地阐明自己观点,有宏观的也有细致入微的,可是很少有人提及到教育这一方面。

2.webp.jpg

的确,没有对两国文化和体育教育系统有深入了解的人是很难从青少年体育教育这一角度去切入的。

不过今天体教联盟就特意邀请到了一位前专业体制下北京队的球员,并曾在日本有20年体育留学经历的张忠南教练,张指导,让他来与我们一同分享日本的体育教育理念。

3.webp.jpg

说起张指导,1994年前往日本的他正好赶上了中日两国的足球职业化初期。当时正处于时代漩涡中心的张指导,一边训练一边学习还需要自己赚取学费。

如今回想起那段艰难的岁月,张指导依然会乐此不疲地对后辈们说道:“那时候日本社会也处于一个动荡期,‘泡沫经济’过后很多人还没法从纸醉金迷的平成年代中走出来。”

4.webp.jpg

“经济的凋敝还有前后巨大的生活质量落差,让当时的日本社会哀鸿遍野,以至于诞生了很多‘废柴’。”

“然而1993年职业化之后的日本J联赛却像是一道黑暗中的曙光,点燃了大部分日本民众的热情。”

“足球,就像是一种精神寄托吧~”

5.webp.jpg

这样的大环境催生出了最纯粹的足球和体育氛围。尤其是在职业体系建立的初期,张指导在日本还领略到了校园和职业梯队互相作用、体教融合的理想场景,或许从他的口述中,我们可以想象中国足球究竟路在何方...

*以下内容为张指导第一人称自述。

01文化教育对球员是宝贵财富

日本高中足球联赛每年在国内都会引起热议,确实日本的青少年赛事做的相当完善,从上小学开始就有全国大赛。

最重要的是,日本的职业俱乐部也并不会对从校园足球走出来的人才吝啬机会,像长谷部诚、长友佑都、冈崎慎司都是通过高中全国赛上的表现进入职业队的。

6.webp.jpg

更有甚者,连续三届世界杯都有破门的本田圭佑更是早年被俱乐部梯队“退货”,再通过校园足球重新登上职业舞台的。

总体来说,在基层青少年阶段,日本俱乐部梯队的选拔其实和我国差别不大,往往只有那些天赋异禀的人才能被看上。不过在高中、大学甚至社会,那些对足球保持热忱的人依然还有机会踢上职业足球。

这种选拔方式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不会造成人才浪费,就像我们总是自黑说中国的“C罗梅西”都在写作业。可无论是天赋多么的惊人,不读书不接受文化教育是万万不行的。

如何发掘隐藏在校园中的足球人才,日本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参照。

7.webp.jpg

与此同时,那些经历过校园足球洗礼的球员们,不仅在心智和待人接物方面会更加成熟,他们也更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

首先他们的文化水平肯定不低,对足球技战术的理解比我国传统体校生要更快、更精确一点;再者也是最重要的,这些能最终坚持下来的球员是真正打心底热爱足球的,职业素养有多好就不用多说了。

现实中大部分日本球员根本就不需要教练督促训练,他们很早就会来到训练场自己热身,结束以后还会自己加练。

前日本国家队主教练、曾在杭州绿城队执教的冈田武史就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提到过此事。

我也观摩过很多当地俱乐部梯队的训练课,小球员们聚集在一起就有一种“今天也和大家一起加油”的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想象他们的足球不会进步~

8.webp.jpg

退一万步讲,哪怕自身天赋实在有限,没法最终进入职业足球。可是从校园足球中一路走来,学生运动员们在学历上普遍都有着本科学历或者一技之长,在社会上也有着立足之本。

这个时候,足球作为他们的终生爱好,会是他们自己,也是身边人的宝贵财富。

文化教育和体育训练并重是日本足球储备人才源源不断的根本。

体教融合,最重要的应该是教育。

02体教融合不宜发力过猛

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国内体教融合的理念被各部门统一提出以后,中国教育系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确实越来越高了。

很多项目,像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的人口基数确实是肉眼可见的成长,各类场馆里的运动人口也从原先的稀疏松散到如今的熙熙攘攘,而且很多都是大人带着小孩的老少配。

就这些现象来说,中国的体教融合事业在全民健身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9.webp.jpg

可是在竞技体育的人才储备方面,现在的效果仍然是微乎其微,或者至少要分项目而论。

在篮球运动上,随着CUBA高校篮球赛事如火如荼的举办,部分职业篮球队也乐意从高校中挑选人才。CBA的大学生运动员也一度成为了体育圈热议的话题。

10.webp.jpg

然而足球运动的人才选拔一直是独特的,既不是传统的体校模式,也没有明确的从校园足球赛事中晋升的渠道,各个职业俱乐部都设有自己的青年梯队。

这种独有的梯队培养模式其实就相当于散落在全国的特色足校——尽管大部分足校都有着不输当地重点学校的文化师资力量和对外交流平台,但是仍然摆脱不了教学重心严重偏向足球训练的症结。

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球员其实和体校模式差别不大,在青少年阶段的体育竞技水平是碾压校园足球的存在,甚至很多俱乐部梯队在国际上也能拿到名次。

可由于我国当下大肆推行体教融合理念,很多青少年足球赛事为了应对政策直接把校园足球队和梯队混搭在一块参赛。

结果就是梯队和校队随便一比就经常踢出两位数比分大胜,直接把校园足球队的学生踢得自信心都没了。

久而久之,这项赛事直接就演变成了大俱乐部梯队间的互相争斗,没校园足球什么事了。

这就是典型的体教融合过度,如今的青超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11.webp.jpg

然而等这批梯队球员长大成人进入职业队以后呢?现实情况无须过多赘述了吧。

体教融合的施行,必须根据国情和具体项目来区分。

中国现阶段的校园足球的普遍水平在青少年时期确实远远比不过梯队,但同时也说明了进步空间还是很大的。所以在青少年足球赛事上,我们应该是以鼓励学生们来参与为主旨,而不是沦落成几大职业俱乐部赚取青训名声的“玩物”。

青少年的青春期是需要有自尊心的,每次都输个10个、8个换谁都忍受不了...

12.png

何况这情况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比如我们可以先进行校园足球内部的比赛,角逐出前8名。然后再让这前8支球队和梯队一块比赛,这样的比赛结果对中国足球而言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参照。

完善青少年赛事的制度,对中国足球来说确实是刻不容缓的;但是体教融合,还是要讲究循序渐进。

03从基层体育课做起

虽然我之前一直在日本研修学习,但是也经常接触一些海内外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就在我个人的认知范围内,排除足球项目本身的特殊性,我认为美国的体教融合理念是贯彻得最好、最彻底的。

不仅是中国,包括日本体育界在内,也应该以美国独特的学生运动员培养模式为体育教育的模板。

13.webp.jpg

美国的学生运动员培养模式是典型的“金字塔”型,从社区、基层俱乐部的青少年培养阶段,到大学体育的准精英阶段,最后到“塔尖”的职业体育、奥林匹克体育阶段,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体育和教育不分家。

诸如2014年NBA选秀状元威金斯这样曾经名动全美的天才球员,在中小学期间就和普通人一样得学习各种五花八门的学科,其中就包括最基础的体育课。

先是凭借体育课中的优秀表现,小运动员们得以入选校队,再借助学校比赛中的关注度,青少年们再一步步网上攀升,乃至最后被球探看中进入职业体育。其中文化教育并不会因为专项体育训练而被荒废。

学生运动员,先是学生,再是运动员。

14.webp.jpg

无论是传统的体校还是职业俱乐部的足校,现行教育模式都一边倒的倾向体育专项练习,包括日本很多俱乐部的梯队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殊不知在青少年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们学会如何平衡训练和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时间管理能力甚至可以让他们受益终生。

如果我们暂时做不到这一点的话,从最基础的体育课内容开始抓起同样重要——体育和其他文化学科一样也是要因材施教的。

15.webp.jpg

体育课的存在意义?第一是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培养终生运动者,这点我们正在向好的方向前进;第二则是传授一些基本的运动知识技能,这方面由于现在我国体育教学资源的稀缺,仍旧处于雏形阶段。

在中小学体育课中,我们在培养体育趣味的同时,还应该向青少年们灌输一些基础的技战术理念,包括篮球、排球等团队也是一样的。

虽然体育人口基数的扩大,从长远角度来看对国家运动队成绩绝对是有帮助的,但是日本足球为什么进步会这么快?

真的和他们从小接受足球教育就被“小快灵”打法有关,无论是学校、梯队、职业队还是国家队,大家都从始至终贯彻这一种理念,几乎不存在适应的问题,所以别人的成材率会那么高。

我亲自走进过日本小学校园观摩他们的体育课,大家都是因为热爱才会聚集在一起,除了在操场上进行实践以外,各项基本意识形态的教导也被反复提及。

16.png

不管是学生运动员,还是职业运动员,大家都是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开端就是最基层的体育课。

如果从上而下,自始至终都贯彻同一个体育教育理念,以中国庞大的运动人口基数,想要在足球项目上取得进步并非空谈。

04一切以球员优先

我在日本与各种足球机构和协会都打过交道,虽然职能和宗旨不尽相同,但是大家的服务目标是完全一样的,那就是一切以球员优先!

怎么个优先法?

比方说,日本足协以大数据调查为基础制订了一套针对青少年的足球运动规范指南,其中包括:

在青少年6~8岁阶段以动商培养为主,激发兴趣、促进肌肉和骨骼增长。

在14岁以前,尽可能不要细分球员场上位置,全方位了解足球运动为主。

年龄低于12岁的青少年,禁止在训练中练习头球,或改用气球代替。

另外还有很多细致入微的指导技巧,甚至包括了热身和恢复阶段。并且这套标准还会定期进行研究和更新。

除此之外,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很多日本学校会用数据的方式记录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历程。

17.webp.jpg

每次比赛的数据,包括跑动、进球、助攻和抢断等都详细记录在案。每场训练赛也都会有画面影像清晰的视频记录,这对教练员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都是大有裨益的。

球员可以根据录像,清晰的分析得出自己哪里需要改进、哪里需要加强训练、哪里需要多与队友呼应。

这点我现在所执教的一支以海归为主组成的球队就做得非常出色,大家聚集在一起训练并时刻敦促自己取得进步,对技战术的安排大家也能迅速理解。

18.webp.jpg

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很多青少年赛事连录像条件都没有达到,大家踢完拍拍手就回家了。

要知道现在的科技条件可比我在北京队效力时候要好多了,别说摄像机了,各种记录运动数据的手环也值得我们深入推广运用。

学校和教练在教学过程中一切都要以球员为本,合理利用现在的高科技设备。让大家在规范和欢快的运动中,可以更加清楚自己的身体状态,这对运动水平提升的帮助是肉眼可见的。

19.png

号码同微信,欢迎私聊来撩~

抽象、感性的精神引导固然是必要的。但对于心理健康程度尚未完全的青少年来说,以具象化数据体现进行激励,使其内心具有目标,将会起到更直接有效的体育锻炼效果。

《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建立了 “四等十二级制”的运动技能评定体系,能够科学的反映个体的运动技能进阶规律,体现个体运动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对衡量技能学习水平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20.webp.jpg

为增强青少年体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体教联盟旨在全国推广《标准》,让青少年能够通过技能等级测评熟练掌握一项以上可以伴随一生的运动项目,让体育锻炼成为一种习惯。

张指导结语

21.webp.jpg

体育留学20年后

我为什么要回国?

在国外待得时间久之后,大部分留学生都会越来越爱国,我也是其中之一。再加上足球和竞技体育又有其特殊性,自己华夏民族的身份还有身上的球衣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和荣誉感。

将自己国外所学的先进知识理念带回中国,向更多青少年和家长分享,为祖国的体育教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这是我作为中国足球人的职业素养。

同时,把足球梦想赋予中国下一辈青少年们,让他们带有使命感站在场上。不管有没有留过学,这都是一名足球教练最基本的责任。